短短几天,贵州榕江,这个因“村超”而火遍全国的活力小城,再次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牵动了亿万人的心。前不久,暴雨倾盆,都柳江水位暴涨,一场猝不及防的洪灾打破了小城的宁静。浑浊的洪水漫过街道,围困村庄,冲毁家园。
(图源:榕江发布)
然而,在肆虐的洪流之上,我们看到的,不是惊慌失措,不是孤立无援,而是一股更加磅礴的力量。这股力量,来自每一个中国人,它的名字,就叫“我们”。当洪水来袭,最先行动起来的,是当地的群众。那股曾燃爆“村超”赛场的乡土凝聚力,此刻化为最坚实的堤坝:年轻人自发组成救援队伍,用皮划艇、木板,甚至用血肉之躯,在洪水中穿梭,将被困的老人、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开餐馆的老板,把自家厨房变成了临时食堂,免费为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饭菜;开旅店的商家,敞开大门,让无家可归的乡亲有栖身之所。
在其中,我们看到了那股熟悉的、属于榕江的“村超”精神——一种根植于乡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群凝聚力。昨天,他们是一起为家乡球队呐喊的“啦啦队”;今天,他们就是守护家园的“战斗队”。这种不假思索的互助,是中国社会最坚韧的基石。
(图源:榕江发布)
很快,这股力量便汇聚成跨越山海的八方驰援。榕江的灾情通过网络传遍全国,一场更大范围的“集结”开始了。消防救援、武警官兵闻“汛”而动,星夜兼程赶往榕江。他们是国家力量的体现,是百姓的“定心丸”。更令人动容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民间力量。专业的救援队、满载物资的志愿者车队,从四面八方“逆行”而至。
社交媒体上,“榕江加油”的呼声铺天盖地。这一刻,地域的界限被打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实的行动,是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我们不再是孤立的“我”,而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我们”。
(图源:榕江发布)
这股力量,就是中华民族最实在的团结力量。从榕江的抗洪图景里,我们看到的“中国力量”,不仅仅是高峡出平湖的工程奇迹,不仅仅是经济腾飞的宏大叙事,更体现在这种具体而微的社会动员能力和道德自觉之中。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是一种建立在14亿人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之上的力量。
洪水是冰冷的,但人心是温暖的。这份温暖,是小男孩递给战士的一瓶水,是志愿者背上的瘫痪老人,是跨省而来的爱心快递,是安置点出现的“神秘”物资……它让我们深刻地理解,国家的强大,最终要落脚于每一个个体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当灾难来临时,国家不会抛弃你,社会不会忘记你,身边的人也会拉住你。这便是最深沉的人间温情,也是最具说服力的“中国故事”。
(图源:榕江发布)
洪水退去,家园必将重建。榕江的街道也会重现昔日的喧嚣,“村超”的赛场上也会再次响起震天的欢呼声。但这场洪灾所淬炼出的精神力量,将永远刻在我们的集体记忆里。它再一次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挑战如何严峻,这种由无数个“我”汇聚成的“我们”的力量,这种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始终是我们这个民族穿越风雨、走向未来的最大底气,也是最温暖的底色。
榕江之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最美的模样。
评论员 李旭忠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