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官网网讯(记者 陈慧 实习生 伍碧莲)眼下,云安镇1100亩黄桃进入成熟期,当地首次启用无人机参与采收运输,让山间黄桃乘着 “科技翅膀” 高效出山。这种“空中运输”模式既节省人力成本,又提升采收效率,成为山地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走进云安镇铜鼓村鸿旺黄桃产业园,连片桃林里果香四溢,饱满的黄桃缀满枝头,工人们穿梭林间,熟练地将套袋摘除、采摘装筐。“家门口就能挣钱,一年能有一两万收入,还能照看孙辈。” 工人陈大美一边麻利地装桃,一边笑着说。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桃园上空多了 “新帮手”—— 随着地面操作员轻按遥控器,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悬停在装货点。工人迅速将两筐约百斤重的黄桃系在挂钩上,无人机便稳稳吊运至山脚集散点,全程仅用三分钟。“往年靠人背肩挑,一趟20斤要走半小时山路;现在无人机一次能运200斤,效率顶20个人。” 产业园负责人李玉军算了笔账,往年运输需50人,如今20人配合无人机即可,每天成本从5000元降至1000元左右。
我县多山地,以往果品运输“上山难、下山更难”,不仅耗时费力,还易因颠簸损伤果实。今年,云安镇在黄桃主产区试点无人机运输,通过精准悬停、稳定吊运技术,解决了崎岖地形的运输痛点。目前,产业园里2台无人机轮流作业,日均运输黄桃超10吨,果实完好率提升至98%以上。
县农业农村委种植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彦伶表示,“我们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组织,全县已有持证无人机飞手167名、无人机120台,覆盖10%的果园。仅无人机运输一项,每年就能为果农节省人工成本500余万元。”
如今在我县,无人机与果园“小火车”接力运输已成新景象:“小火车”负责园内短途转运,无人机承担山地长距离运输,形成“地面 + 空中”的立体物流网。云安镇1100亩黄桃今年预计产果1300吨,产值可达500万元,科技赋能让山地农业跑出增收加速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力动能。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