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晚,夜幕笼罩着大山,海拔1200米的上坝乡寒意渐浓。betway必威体育官网县上坝乡红旗小学的灯火在群山环抱中显得格外明亮。五年级学生王鑫瑞的抽泣声从男生宿舍传来,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推门而入。
“鑫瑞,是不是又想爸爸妈妈了?”教师李鑫燚轻声问道,温暖的手掌抚过孩子的后背。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场景,在这所偏远的山村小学,已经重复了整整32年。
深夜守护人,38个孩子的“李爸爸”
红旗小学位于betway必威体育官网县最北端,距离县城100公里。蜿蜒的山路像一条细带,将学校与外界既联系在一起,又悄然隔开。如今,这所乡村小学仅剩下6个教学班,14名教师守护着48名学生,其中38名是留守儿童,留守比例高达近80%。
晚上九点十分,李鑫燚开始了每晚雷打不动的查寝。推开宿舍门,他熟练地帮这个孩子掖好被角,替那个孩子摆正鞋子。“从四年级到六年级的住读生全部在这里住宿,他们中大多数父母都在外打工。”说这话时,他的眼神始终温柔地落在孩子们身上。
在一张床铺前,李鑫燚停下脚步。被窝里的王鑫瑞眼睛红肿,看到老师来了,小声地说:“同学们说爸爸妈妈,让我想起了他们……”李鑫燚坐在床沿,轻声安慰道:“爸爸妈妈在外面辛苦工作,鑫瑞要坚强。老师在这里陪着你。”
这个11岁的男孩已经三年没有见到父母了。在李鑫燚的记录本上,详细记载着每个留守儿童的情况:王鑫瑞,父母在西藏打工,三年未归;李梦馨,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务工……38个孩子,38个不同的故事,却有着相同的期盼——父母的陪伴。
出走与回归,从学生到老师的承诺
时光倒流至1982年。8岁的李鑫燚第一次走进红旗小学时,这里还是泥土操场、漏雨教室。“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老师的话深深烙印在他心里。1993年,从betway必威体育官网师范毕业的李鑫燚面临人生抉择。同学们纷纷选择进城工作,他却毅然回到母校。“当时红旗小学交通不便,其他地方的老师都不太愿意长留。”李鑫燚回忆道,“但我最后选择回来,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像我一样走出大山,这也是我当初的承诺。”
回校任教不久,李鑫燚就遇到挑战:班上李小江和李新华这对双胞胎,因父亲外出打工失踪,面临辍学。得知消息后,他徒步走了两个多小时山路来到孩子家中。“孩子一定要上学,学费的事情我来想办法。”面对一筹莫展的老人,当时月工资不到200元的李鑫燚许下承诺。回到学校,他毅然戒了抽了多年的烟,省出钱来供孩子读书。
“确实,我原来抽烟挺凶的。”李鑫燚笑着说,“为了挤出经费,我就把烟戒了,一直到现在再没抽过。”这笔省下来的烟钱,最终让这对双胞胎兄弟顺利读完小学。
言传更身教,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红旗小学,留守儿童比例高达80%。父母常年不在家,留守老人文化程度普遍低。在李鑫燚看来,山区的孩子,最难教的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32年来,他始终重视两件事:学习习惯和品德教育。
“有的孩子上课习惯差,其他同学在做作业,他自己没有文具时,可能不经同意就把别人的拿来用。”李鑫燚说,“针对这些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四年级学生陈裕龙曾经是让他头疼的孩子。父母离异后各自在外打工,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养成了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李鑫燚没有简单批评,而是特意安排他管理班级图书角。每次陈裕龙认真完成任务,他都会当众表扬。渐渐地,孩子变得有责任心,坏习惯也改掉了。
“李老师教得好,学生在学校比家里的生活要好。”家长王安碧说,“他爷爷不会教作业,我们没有文化,全靠老师。”
一生的坚守,点亮走出大山的路
三十二载春秋,李鑫燚从“小李”变成了“老李”,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学生送走一茬又一茬。今年,红旗小学面临着被托管的可能,很多教师都在考虑自己的退路,但李鑫燚依然坚定。
夜深了,李鑫燚轻轻关上宿舍门,回到办公室继续备课。墙上的钟指向十一点,这是他一天中难得的安静时光。
“学生越来越少,学校可能被上坝小学托管。”李鑫燚说,“只要这里还有一个孩子需要上学,需要我留下,我就会一直陪伴他们,直到最后一个学生从这里走出去。”
夜色深沉,李鑫燚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关上办公室的灯。明天,他又要早起等待孩子们出早操,开始日复一日却从不重复的教学生活。在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里,他用32年的坚守,为一代代留守儿童点亮了前行的路。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