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广电-第1眼TV
在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全国比赛中,重庆广电集团第1眼TV《今日关注》栏目记者陈正直,获得全国“十佳选手”称号。11月6日,作为十佳选手唯一代表,陈正直还在第35届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这一全国性新闻界盛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什么是好记者,什么又是好故事?好记者应该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而好故事,应该是语言有温度,笔端含真情,饱含对不公的严肃、对弱者的悲悯、对希望的笃定,让客观事实产生最大社会效益。陈正直坦言:“从重庆的初赛到北京决赛,再到中国新闻奖的颁奖报告会。能站在这里,和我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有关,更和我所参与的栏目——《今日关注》息息相关。”
《今日关注》,何以“关注”?这档专注建设性舆论监督的栏目和以往的节目到底有何不同?

一、《今日关注》:定位决定“方向” 定位就是“初心”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提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使命任务。建设性舆论监督与社会治理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体两面。一个敢于并善于接受建设性监督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具备强大自我修复和完善能力的社会。一个能够有效吸纳和转化舆论监督的社会治理体系,也必然是一个更具韧性、更得民心的善治体系。推动舆论监督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作为一档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今日关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重庆卫视黄金时段播出,目前已刊播428期节目,曝光事件整改率达92%。栏目入选了“2024年度重庆市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和2024年度全国广播电视新闻“百佳”栏目。
栏目以“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为定位,深度参与重庆这座超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如何理解这一定位,可以从《今日关注》的两期日常节目来剖析。

案例一:2024年初,重庆多个区域的市民反映,燃气费用出现异常,网络评论甚嚣尘上,出现猜测、质疑、诘问的声音。《今日关注》迅速介入调查,采访中,居民也会调侃:“气老虎哟,你们敢说真话不?”,这是重庆人特有的直率,应对不好,栏目要挨骂。通过扎实的走访,我们推出了新闻调查《新换的燃气表》,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粉碎网络谣言;以理性分析为基础,剖析行业弊端。新闻一出,网络舆情“降温”。12345热线涉燃气投诉量下降52%,网络负面话题减少78%,推动了重庆燃气全行业实行“月抄月清”制度。


舆论监督从来不应该只是“曝光和批评”,它更应该是用事实推动问题解决,用客观化解社会矛盾。而这也是《今日关注》开播语的第一句话:聚焦民生;化解矛盾。
案例二:办一张房产证到底有多难?重庆忠县涂井乡三峡移民安置点的22户村民用了二十七年。1998年,22户村民迁居于此,由于基层部门推诿扯皮,村民们经历了漫长的“办证马拉松”。采访中,村民说了一句让人特别心酸的话:“感觉他们没把农民的事放在心上。”《今日关注》节目播出后,一方面曝光了基层部门相互推诿,以“历史遗留问题”为借口,不作为、懒作为,另一方面,通过查阅国家相关政策,帮助基层部门寻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破局之法。新闻播出的第十天,乡亲们就拿到了心心念念的房产证。

建设性舆论监督,“建设性”在前,“监督”在后,监督的是工作上的各种不良作风,建设的是基层政府的公信力。而这也是栏目开播语的第二句话:促进发展,助力执政。
“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今日关注》用坚守来证明:主流媒体守初心、不缺位、敢创新,才能有作为,才能真正当好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守望者,做好一名记者。


二、《今日关注》:参与社会治理四大支柱做监督
舆论监督不好做。做一档每周播出五期节目的舆论监督栏目,更是难上加难。在具体实践中,《今日关注》栏目是如何运行的?其中有什么新的模式和亮点?
《今日关注》是2024年1月1日开播的一档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栏目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直面超大城市治理难题与群众“急难愁盼”,系统性地建设“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流舆论平台,将媒体力量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开创性模式,获得了从中央主管部门到地方党委的多次肯定,为全国同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栏目通过“四大支柱”,将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精准地传导至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


一是“闭环治理”,确保基层诉求“事必有果”
《今日关注》搭建平台,建立了“问题曝光—持续督办—效果回访—制度反思”的闭环治理机制,通过《关注·回音》等板块,将个案的追踪固化为平台的强制功能。例如,去年8月初,重庆彭水县连湖镇遭遇暴雨,当地回龙村六组的饮水池被泥石掩埋。可一个多月过去,水池一直没有清理维修,村民们只好在山上自己寻找水源。记者在采访中询问负责此事的镇领导,对方却表示:他正在休假,甚至认为“村民自己想办法也是办法”。新闻播出后,当地迅速采取措施,为村民新修了一个饮水池,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问责。

而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比如:《今日关注》报道过北碚区37盏路灯不亮的问题;经开区一夜市缺乏管理,导致环境卫生一塌糊涂;璧山区五十多户受灾村民,17年没有拿到房产证;铜梁区市民摩托车被查扣,取车时遭遇违规收费;九龙坡和大渡口两区交接处的城市内涝迟迟无法解决……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是体现民情、牵动民心的民生大事。

对于整改积极、工作到位的,予以客观评价和应有的肯定。对于整改动作迟缓、浮于表面、边改边犯等情况,则通过“回头看”,实行“二次监督”,促使相关单位动真碰硬、真查实改。
完整的闭环,让《今日关注》从“民意的传声筒”,升级为“治理过程的监督员”和“问题解决的护航者”。
二是“协同治理”,打通条块壁垒“联动增效”
赋能基层治理,必须破解“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今日关注》是在党委政府支持下,打造为一个能够激活并联动整个治理体系的“协同枢纽”。其创建的“1+41”市、区县两级媒体监督联动体系,本质是一个信息互通、行动协同的“治理联合体”。比如,今年8月,《今日关注》发现长江流域万州段存在非法垂钓执法真空。相关报道就相当于向关联的多个治理部门,发出了“协同作战”指令,精准地驱动了职责梳理与机制衔接,让监管漏洞得到迅速补齐。这也证明,一个权威的媒体平台,可以成为打破基层治理中条块壁垒的“制度性接口”,将分散的治理力量整合成解决复杂问题的合力。

三是“理性治理”,驱散形式主义“治理迷雾”
基层治理常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所困扰。《今日关注》平台坚守“建设性”价值导向,帮助基层工作回归本源。今年8月,《今日关注》在报道某地要求网格员24小时待命响应形式化视频抽查的“层层加码”时,精准识别并揭示了这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对基层精力的无谓消耗,从而推动考核机制向“服务群众”的本质回归。这种以“问题清零”为目标的监督,为基层干部松了绑,也为优化治理规则提供了真实依据,彰显了平台服务于“理性治理”的深层价值。

四是“数智治理”,实现民生痛点“未诉先办”
赋能基层治理,需要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感知演进。《今日关注》深度融入数字化建设,打通“民呼我为”等多个数智平台,能够主动、敏锐地从海量信息中,捕捉到如农村黑臭水体“返黑返臭”、公共设施“建而不用”等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实现精准、高效的早期干预。这也说明反映问题的“媒体窗口”,能进化为一个能够感知社会运行脉动、预警治理风险的 “社会治理传感器” ,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的预见性和精细化水平。


三、《今日关注》:连接党心民心做百姓喜欢的节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变革既要从宏观架构上推进,也要从细微处入手。《今日关注》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就是要在新闻实践中寻找突破口,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今日关注》开播以来,推动解决民生实事超过300件,报道问题整改率超过92%,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数据显示,《今日关注》收视率、收视份额在重庆地区同时段所有频道排名第1。同时,没有因为监督报道,引发一起被报道单位的投诉,没有引发一起网络负面舆情,反而多期报道获得群众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开播以来,《今日关注》被中宣部《新闻阅评》《每日要情》、国家广电总局《广电视听评论》、中国记协官网官微多次刊发推介,并在“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大会等国内外场合交流;新华社内参《国内动态清样》也专门刊文,报道了《今日关注》为重庆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探索了宝贵经验。


连接党心民心,做百姓喜欢的节目。《今日关注》用实践证明:民生节目不仅是社情民意的观察者,也完全能够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搭建沟通桥梁、提升治理效能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报第202008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