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到底是鸡还是鸭?”“我一直以为是白切鸡和豉油鸡twins!”最近爆火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大湾鸡”。一场“指豚为鸡”的网络趣谈,让赛事吉祥物从严肃的官方符号,变成了可亲可爱的“自家娃”。这个看似偶然的现象,恰恰反映出了当下社会开放包容、自信从容的文化心态。

文化符号要扎根生活,才能有温度。大型活动的吉祥物,往往肩负着展示文化的重任。而“大湾鸡”的走红,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草根路线”。设计师选用中华白海豚,本是为了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文化和运动员们携手并肩团结奋战的体育精神,但网友们却从中看到了熟悉的广东美食。这种带着“锅气”的解读,让吉祥物从展台上的“贵客”,变成了生活中的“常客”。这让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最需要的是与普通人的共鸣。当文化符号能够与百姓的日常情感相通,文化自信才有了坚实的根基。

文化创新要拥抱互动,才能有活力。“大湾鸡”的走红,还在于开启了一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奔赴。面对网友充满创意的解读,设计团队没有固守原意,而是幽默地“打不过就加入”。这份真诚与包容,激发了全民二创的热情:粤语梗、表情包、网络段子,让“大湾鸡”的形象越来越丰满。从开幕式上的“显眼包”到社交平台的“快乐源泉”,文化传播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成为全民参与、乐在其中的创造过程。这样的互动,让文化在交流中焕发新的生机。

文化自信要融入日常,才能有力量。从“冰墩墩”到“蓉宝”再到“大湾鸡”,纵观近年来走红的吉祥物,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演进脉络:从展示形象,到赢得喜爱,再到与大众同乐。当文化自信能够包容不同的声音,能够从宏大的叙事走入具体的生活,这种自信就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它让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成为每个人身边真切的体验。

文化传承如春风化雨,最好的传播往往是润物无声的。当吉祥物能够被亲切地称为“大湾鸡”,当严肃的符号能够承载大众的幽默与智慧,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最生动的体现。这种源于生活、融入日常的自信,让文化变得更加可亲可近。期待未来涌现更多这样带着“烟火气”的文化创新,让文化自信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报第20200806期
